【以邻为什么成语】“以邻为壑”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被误写或误读为“以邻为什么成语”,实际上正确的成语是“以邻为壑”。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下》:“夫民,何为者也?曰:‘其父死,而天下之民皆曰:‘天之不仁,不与斯人也。’于是乎,以邻为壑。”意思是把灾祸推给邻居,比喻把困难或责任转嫁给别人。
一、成语解析
| 成语 | 以邻为壑 |
| 拼音 | yǐ lín wéi hè |
| 出处 | 《孟子·尽心下》 |
| 含义 | 把灾祸或困难转嫁给邻居或他人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那些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行为 |
| 近义词 | 诿过于人、嫁祸于人 |
| 反义词 | 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
二、成语来源
“以邻为壑”最早出现在《孟子》中,原意是指在古代战争或灾害中,人们为了自身利益,将水患或灾难引向邻国或邻村。后来,这一说法逐渐演变为一种批评性的表达,用来形容那些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安危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 |
| 工作场合 | 领导总是把责任推给下属,真是“以邻为壑”。 |
| 国际关系 | 某些国家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常常“以邻为壑”,将污染转移到别国。 |
| 日常生活 | 家里漏水了,却怪邻居没修好,这种行为就是“以邻为壑”。 |
四、成语意义总结
“以邻为壑”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应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应多为他人着想,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只有相互理解、共同协作,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结语:
“以邻为壑”虽短,但含义深远。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警示。我们在生活中应避免成为“以邻为壑”的人,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