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地自偏全诗】一、
“心远地自偏”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中“心远地自偏”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之一,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心境淡泊、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心远地自偏”字面意思是:只要内心宁静、志趣高远,即使身处闹市,也如同置身幽静之地;反之,若内心浮躁,即便隐居山林,也会感到寂寞孤独。这句话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自由,是陶渊明归隐田园、追求心灵自由的真实写照。
该诗句不仅展现了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心远地自偏”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诗句出处 | 《饮酒·其五》——陶渊明 |
| 原文句子 | “心远地自偏” |
| 出处原文节选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 诗句含义 | 心境淡泊、志趣高远,便能超脱世俗环境的束缚 |
| 精神内涵 |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追求心灵自由 |
| 现代启示 | 在浮躁社会中保持内心平静,重视精神世界的修养 |
| 作者背景 | 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以归隐著称 |
| 诗歌风格 | 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
| 文化影响 | 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象征性语句 |
三、结语:
“心远地自偏”不仅是陶渊明人生哲学的体现,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指引。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唯有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才能真正获得自由与满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追求内在和谐与精神超脱的价值观,始终值得我们深思与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