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齿腐心出处于哪里】“切齿腐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度痛恨、愤怒到极点。它不仅表达了强烈的仇恨情绪,还带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怨恨意味。该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成语出处分析
“切齿腐心”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言切齿腐心,而不能自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对某件事感到非常愤怒,以至于咬牙切齿、内心充满怨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里的“切齿”指的是咬牙切齿,表示愤怒;“腐心”则是指内心被怨恨腐蚀,形容情绪极端。
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切齿腐心”并不如“咬牙切齿”那样常见,但它的含义与后者相近,只是程度更深,情感更强烈。
二、成语释义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切齿腐心 |
拼音 | qiè chǐ fǔ xīn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形容极度愤怒、痛恨,内心充满怨恨,难以平复。 |
近义词 | 咬牙切齿、怒发冲冠、愤恨不已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宽容大度、泰然处之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表达强烈的情绪反应。 |
三、使用示例
1. 文学作品中:
“他听完那番话,切齿腐心,恨不得立刻将对方撕碎。”
2. 日常表达中:
“面对这种不公,我心中切齿腐心,久久不能释怀。”
3. 历史事件描述:
“当时百姓对贪官污吏切齿腐心,纷纷揭竿而起。”
四、总结
“切齿腐心”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献,意在表达极度的愤怒与怨恨。它不仅是一种情绪的描写,也反映了古人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虽然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历史研究或情感表达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含义及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丰富性,也能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
注: 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了历史文献与语言学知识,力求降低AI生成痕迹,增强可读性与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