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二岁而孤原文及翻译】一、
《范仲淹二岁而孤》是一篇记载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早年经历的短文,主要讲述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依然勤奋苦学、立志报国的故事。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范仲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志向,是后人学习其品德与精神的重要文献。
本文以“范仲淹二岁而孤”为题,既点明了主人公在幼年失去父亲的事实,也暗示了他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励志历程。文章虽短,但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体现了古代士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情怀。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贫困无依,改嫁给了长山的朱家。 |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曰:“吾为父母所生,今若此,何以自立?” | 长大后,他知道自己出身于官宦之家,感动得哭泣说:“我是父母所生,如今却落得这般境地,如何能自立?” |
乃辞母,往南都学舍,坐井栏上,昼夜诵读,未尝暂息。 | 于是离开母亲,前往南都的学舍,坐在井边的石栏上,日夜读书,从不间断。 |
常食粥而不厌,人或怜之,曰:“汝何苦如此?” | 他常常吃粥也不觉得苦,有人同情他,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苦?” |
曰:“安能为贫者作秀乎?吾志在天下。” | 他说:“怎么能因为贫穷就装模作样呢?我的志向是天下。” |
后来登第,位至宰相,世称范文正公。 | 后来他考中进士,官至宰相,世人称他为范文正公。 |
三、结语
《范仲淹二岁而孤》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出身,而在于他的志向与坚持。范仲淹在困苦中不改其志,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其精神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
这篇文章虽短,却蕴含深远,是了解中国古代士人精神风貌的重要资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