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相关规】在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基坑支护的设计、施工与监测,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范。以下是对主要基坑支护相关规范的总结,便于工程人员快速查阅和应用。
一、主要规范汇总
序号 | 规范名称 | 发布单位 | 实施日期 | 主要内容 |
1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2012年10月1日 | 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监测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 |
2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 国家标准委员会 | 2012年5月1日 |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涉及支护结构的基础设计 |
3 |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 国家标准委员会 | 2014年6月1日 | 涉及边坡支护、土钉墙、锚杆等支护形式的技术要求 |
4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 国家标准委员会 | 2002年1月1日 | 提供地质勘察数据,为支护方案提供依据 |
5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 国家标准委员会 | 2010年5月1日 | 明确基坑监测项目、频率、方法及数据处理要求 |
二、规范应用要点总结
1. 设计阶段
- 需结合地质勘察报告,明确土层性质、地下水位等因素。
- 支护结构类型应根据基坑深度、周边环境、施工条件等综合选择。
- 设计需满足承载力、变形控制及稳定性要求。
2. 施工阶段
-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支护工艺。
-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严禁擅自更改支护方式。
- 注意土方开挖顺序,避免对支护结构造成破坏。
3. 监测阶段
- 监测项目包括支护结构位移、地下水位、周围建筑物沉降等。
- 监测频率应根据基坑深度和施工进度合理安排。
- 监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
三、常见支护形式及适用范围
支护形式 | 适用条件 | 优点 | 缺点 |
土钉墙 | 浅基坑、土质较好 | 成本低、施工快 | 适用于较浅基坑,不适用于软土或高水位 |
排桩支护 | 中深基坑、周边有建筑 | 结构稳定、适用性强 | 施工复杂、成本较高 |
地下连续墙 | 深基坑、地下水丰富 | 防渗性能好、整体性好 | 工程造价高、施工周期长 |
锚杆支护 | 边坡或深基坑 | 可有效控制位移 | 对地质条件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
四、结语
基坑支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术要求。规范的正确执行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工程技术人员应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相关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支护方案,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经济与高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