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是什么意思】“形而上”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常与“形而下”相对。它最早出现在《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超越具体事物、不可见的、抽象的原则称为“道”,而具体的、可见的事物称为“器”。后来,“形而上”逐渐被用来指代哲学中关于本体、本质、规律等抽象层面的研究。
一、
“形而上”原意是指超越具体形态和物质的存在,是对宇宙本源、事物本质以及抽象规律的探讨。在哲学中,它强调的是对“道”或“理”的研究,而非对具体事物的描述。与之相对的“形而下”则是指具体可感的物质世界。
在现代语境中,“形而上”常被用于形容那些抽象、理论性强、不直接涉及实际操作的内容。例如,在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常常会用“形而上”来形容深层的思想或精神层面的东西。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说明 |
中文名称 | 形而上 |
出处 | 《易经·系辞》 |
原意 | 超越具体形态和物质的存在,指抽象的“道” |
对应概念 | 形而下(指具体、可见的事物) |
哲学含义 | 探讨宇宙本源、事物本质、抽象规律等 |
现代用法 | 指抽象、理论性强、非现实性的内容 |
应用领域 | 哲学、宗教、艺术、思想研究 |
特点 | 强调抽象性、普遍性、超越性 |
三、结语
“形而上”不仅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在现代语境中被广泛使用。它提醒我们关注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规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象之上。理解“形而上”,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世界和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