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个人资料】高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权臣,出身低微但凭借自身能力与机遇,在朝中迅速崛起,最终成为掌权人物。他虽在历史上评价褒贬不一,但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常被描绘为奸臣的代表。以下是对高俅的简要总结及详细资料整理。
一、高俅简介
高俅(约1046年-1126年),字仲甫,北宋末年官员,原为苏轼的侍从,后因擅长蹴鞠(古代足球)而受到宋徽宗赏识,逐渐步入仕途。他善于揣摩上意,深得皇帝信任,最终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之一,掌握军政大权。他在任期间,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导致朝政腐败,被认为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高俅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约1046年 | 高俅出生,家境贫寒 |
1070年代 | 入仕,先为苏轼幕僚,后转投王诜门下 |
1093年 | 因蹴鞠技艺受宋哲宗赏识,开始进入宫廷 |
1100年 | 宋徽宗即位,高俅因球技出众被重用 |
1106年 | 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掌禁军 |
1115年 | 官至太尉,成为北宋最高军事长官之一 |
1126年 | 北宋灭亡前夕,高俅病逝 |
三、高俅的历史评价
高俅在正史《宋史》中并未有专门传记,其形象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及后世文学作品中。他的形象多被塑造为“弄权误国”的奸臣,尤其在《水浒传》中,他是迫害梁山好汉的反面角色之一。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高俅并非完全无能之辈,他在军事和政治上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因依附皇权、结党营私,才导致了北宋后期的政治腐败。
四、高俅相关文化影响
- 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派角色出现,象征着权臣对忠良的打压。
- 影视作品:近年来多部历史剧对高俅的形象进行了再创作,有的突出其权谋手段,有的则试图还原其复杂性格。
- 民间传说:在民间故事中,高俅常被描绘为“靠拍马屁上位”的典型人物。
五、总结
高俅是北宋末年一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因特殊才能获得皇帝宠信,最终登上权力巅峰。虽然他在政治上存在诸多问题,但其人生轨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对于高俅的评价,需结合历史背景与文学演绎综合分析,避免片面化。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高俅 |
字 | 仲甫 |
出生年 | 约1046年 |
死亡年 | 1126年 |
身份 | 北宋末年权臣、太尉 |
主要成就 | 受宋徽宗重用,掌禁军 |
历史评价 | 争议较大,多被视作奸臣 |
文化影响 | 多见于文学、影视作品中 |
如需进一步了解高俅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或具体事件,可继续查阅相关史料与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