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患有所不辟也】一、
“故患有所不辟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患有所不辟也。”这句话表达了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如果“义”比“生”更为重要,那么即使面临死亡,也不应逃避。
孟子通过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的道德选择和精神追求高于对生命的执着。他指出,当一个人内心有坚定的信念或道德准则时,即便生命受到威胁,也会选择坚守原则,而不是为了保命而放弃道义。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重义轻生”的价值观,影响深远。
在现代社会中,“故患有所不辟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压力或诱惑时,要坚守内心的正义与良知,而不是一味地求生或妥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原文 | “故患有所不辟也” |
含义 | 在面临生死抉择时,若“义”大于“生”,则不避死 |
背景 | 孟子讨论“生”与“义”的关系,强调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
核心思想 | 强调道德操守高于生命,体现“重义轻生”的儒家价值观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守良知与正义,不轻易妥协 |
相关人物 |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
对后世影响 | 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
三、结语
“故患有所不辟也”不仅是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也是现代人面对人生抉择时的精神指引。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气不仅在于生存,更在于坚持内心的信念与道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精神价值始终值得我们铭记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