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什么意思】“博大精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思想、文化等具有广博而深刻的特点。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评价学术成就、文学作品或个人修养时。
一、
“博大精深”由“博大”和“精深”两个词组成:
- 博大:指范围广、内容多,涵盖面宽,不局限于某一领域。
- 精深:指深入细致、理解深刻,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合起来,“博大精深”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在知识、思想、技艺等方面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影响力。
该成语多用于褒义,常见于对学者、艺术家、哲学家或传统文化的赞美。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示例 |
博大 | 范围广、内容多 | 形容知识、胸怀、文化等 | 他学识博大,涉猎广泛 |
精深 | 深入细致、理解深刻 | 形容研究、思想、技艺等 | 这部作品思想精深,引人深思 |
博大精深 | 广博而深刻 |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或事物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三、拓展说明
“博大精深”不仅适用于人,也可以用于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例如:
- 中华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都因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被称为“博大精深”。
- 文学作品:像《红楼梦》《史记》等经典著作,因其内容庞大、寓意深远,也被认为是“博大精深”的代表。
- 学术研究:某些学科因涉及面广、理论体系复杂,也常被描述为“博大精深”。
四、注意事项
虽然“博大精深”是褒义词,但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若用于不太合适的情境,可能会显得夸张或不够准确。
总之,“博大精深”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体现了对广度与深度并重的追求,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审美和价值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