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入木三分造句】“入木三分”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原意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后引申为形容分析问题非常深刻、透彻。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见解或批评非常到位,能够直击问题核心。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以下是对“用入木三分造句”的总结与示例整理。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入木三分 |
拼音 | rù mù sān fēn |
出处 | 《晋书·王羲之传》:“每书,辄削其半,谓子敬曰:‘吾书比之钟、张,虽不精工,然可比之王右军。’子敬答曰:‘今见君书,始觉入木三分。’” |
含义 | 原指书法笔力遒劲,后比喻分析问题非常深刻、透彻。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分析、批评或描写非常精准、深入。 |
二、常见用法及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对于社会现象的分析入木三分,让人佩服。 | 表达对他人分析能力的高度认可。 |
这篇文章对人性的剖析入木三分,令人深思。 | 强调文章内容深刻,揭示本质。 |
老师对他的错误点评入木三分,让他意识到问题所在。 | 表示批评非常中肯,直指问题根源。 |
作家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人物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 用于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
这个记者的报道入木三分,揭露了事件的真相。 | 表示新闻报道深入、真实。 |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场景: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评论、分析、写作等。
2. 搭配对象:常与“分析”、“批评”、“描写”、“观点”等词搭配使用。
3. 避免误用:不可用于描述动作或行为本身,如“他跑得入木三分”是错误用法。
四、总结
“入木三分”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高超技艺,也承载着深刻的哲理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它被广泛用于表达对分析、批评或描写深度的认可。掌握其正确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表格和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灵活运用“用入木三分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