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意义和用法】在《列子·汤问》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这句话是经典名句之一。其中“且”字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常见的虚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本文将从“且”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中“且”的含义及其语法功能,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原文解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出自《列子·汤问》,意思是:“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这里的“且”表示“将近、接近”的意思,用于描述年龄接近某个数值的状态。
二、“且”的常见意义与用法
在文言文中,“且”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和用法:
序号 | 含义/用法 | 举例说明 | 例句出处 | |
1 | 将近、接近 | 表示时间或数量接近某个数字 | 年且九十 | 《列子·汤问》 |
2 | 而且、并且 | 表示递进关系 | 且勇且智 | 《战国策》 |
3 | 暂且、姑且 | 表示暂时性的动作或态度 | 且止之 | 《左传》 |
4 | 尚且、还 | 表示让步,相当于“连……都……”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马说》 |
5 | 将要、就要 | 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 | 且行千里 | 《史记》 |
三、具体语境分析:“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在这句话中,“且”用来修饰“九十”,表达的是“年近九十”的意思。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尤其在描述人物年龄时,常用“且”来表示接近某一数字的状态。
- “且”在此处的含义:将近、接近。
- 句子结构:主语(北山愚公者) + 谓语(年且九十)。
- 语气效果:强调愚公年事已高,但依然有毅力去移山,突出了他的坚韧与决心。
四、总结
“且”作为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在“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中,“且”表示“将近、接近”,用于描述愚公年龄接近九十岁。这种用法不仅符合文言文的表达习惯,也增强了句子的文学性和表现力。
五、参考文献(可选)
- 《列子·汤问》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古代汉语词典》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文言虚词或句式,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