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喜形于色是什么意思】“喜形于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高兴而表现出明显的喜悦情绪,通常通过面部表情或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内心感到高兴时,外在表现也显得非常开心。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喜形于色 |
拼音 | xǐ xíng yú sè |
含义 | 因为高兴而表现在脸上,形容人情绪外露,容易从表情中看出内心的喜悦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之有知,莫不喜形于色。”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的情绪状态,强调情感的外在表现 |
近义词 | 兴高采烈、喜笑颜开、眉飞色舞 |
反义词 | 勃然大怒、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考试通过 | 他看到成绩后喜形于色,立刻跑回家告诉父母。 |
得到礼物 | 她收到朋友送的生日礼物,喜形于色地笑了起来。 |
获得表扬 | 领导表扬了他,他喜形于色,显得特别自豪。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注意语境搭配:该成语多用于正面情绪,不宜用于负面情绪的表达。
- 避免过度使用:如果频繁使用,可能会显得语言单调。
- 区分“喜形于色”和“喜笑颜开”:两者都表示高兴,但“喜形于色”更强调“表情”,而“喜笑颜开”则更强调“笑容”。
四、总结
“喜形于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出一个人因喜悦而表露在外的情绪状态。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一词语可以让表达更加丰富、自然。了解其含义、用法及近反义词,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