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继有人的词语解释】“后继有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组织、家族、事业或技艺等在传承过程中有合适的人接替,确保其持续发展和延续。该词强调了“继承”与“延续”的关系,体现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后继有人 |
拼音 | hòu jì yǒu rén |
字面意思 | 后面有继承的人 |
引申意义 | 指某项事业、家族、技艺等有合适的接班人,能够继续发展下去 |
使用场合 | 常用于褒义语境,如评价一个企业、团体、文化传统等有良好的传承 |
近义词 | 代有传人、薪火相传、后起之秀 |
反义词 | 后继无人、断子绝孙、无人问津 |
二、词语来源与用法说明
“后继有人”最早出自古代文献,常见于对家族、师徒、技艺传承的描述。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府虽然衰落,但仍有子孙后代延续家业;在武术界,师傅传授技艺时也常说“后继有人”,表示技艺不会失传。
该词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也可用于日常交流中,表达对某事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家族传承 | 这个家族几代人都从事手工艺,如今后继有人,手艺得以延续。 |
企业经营 | 公司培养了一批年轻干部,可以说是后继有人,未来可期。 |
文化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后继有人,否则将面临失传风险。 |
教育领域 | 老教师退休后,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可谓后继有人。 |
四、注意事项
1. “后继有人”是褒义词,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
2. 该词更适用于强调“传承”和“延续”的情境,而非单纯指“有后代”。
3. 在写作中,适当搭配具体例子能增强表达效果,使内容更具说服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后继有人”不仅是一个简洁有力的成语,更承载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信任。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只有不断有人接续前行,才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