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即是出处于哪里】一、
“俯拾即是”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随手捡来就有很多”,形容事物非常常见,到处都能看到或找到。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现象、事物或资源极其丰富,不难获取。
关于“俯拾即是”的出处,其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但具体出自哪一部典籍,历来存在不同说法。常见的说法是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或《晋书·王羲之传》,也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源自更早的文献或民间俗语。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俯拾即是”的出处问题,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整理和对比。
二、表格:关于“俯拾即是”出处的资料汇总
出处来源 | 文献名称 | 原文内容(节选) | 说明 |
《后汉书·王符传》 | 《后汉书》 | “今人多好高言,而鲜能自修;其行无足观,而欲人之知之,若俯拾即是,而不知其贵也。” | 有学者认为此句为“俯拾即是”的最早出处,但原文中并未直接使用该成语。 |
《晋书·王羲之传》 | 《晋书》 | “时人称其笔势,以为‘龙跳虎卧’,然其意气风发,俯拾即是。” | 有记载提到“俯拾即是”一词,但并非成语用法,而是形容其书法风格自然流畅。 |
民间俗语/古文演变 | 未明确记载 | 无直接原文 | 部分学者认为“俯拾即是”可能是由古文中的“俯拾可得”演变而来,逐渐演变为现代常用成语。 |
现代文献引用 | 多部现代文学作品 | 如鲁迅、老舍等作家作品中均有使用 | 现代文学中广泛使用该成语,但出处仍存争议。 |
三、结论
“俯拾即是”作为一个常用成语,其确切出处尚无定论。目前较为常见的说法是来源于《后汉书》或《晋书》,但这些文献中并未出现完整的“俯拾即是”成语。因此,可以认为“俯拾即是”更可能是从古文中演化而来,并在后世文学中被广泛使用和固定下来。
对于研究者而言,这一成语的出处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