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翻译及赏析】《十五从军征》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篇代表作,反映了古代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刻影响。这首诗以一位十五岁少年参军、多年后归家却发现家园破败的悲惨经历,揭示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社会的冷酷。
一、原文与翻译
原文 | 翻译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十五岁就去从军打仗,八十岁才得以回家。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在路上遇到同乡人,问:“家里还有谁?”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同乡人)远远望去说:“那是你的家,坟墓连成一片。”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兔子从狗洞进去,野鸡从房梁飞出。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庭院里长着野生的谷物,井边长着野葵菜。 |
舅舅何在?尸骨未还。 | 叔叔伯伯在哪里?早已战死沙场。 |
我饭不饱,衣不暖,泪落满面。 | 我吃不饱穿不暖,泪水满脸。 |
君不见,白发人送黑发人。 | 你没看到吗?白发人送走黑发人。 |
二、内容赏析
《十五从军征》通过一个老兵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对家庭和生命的摧残。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激烈场面,而是通过“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等意象,描绘了一个荒凉、破败的家庭景象,令人唏嘘不已。
1.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封建社会中普通百姓命运的悲惨。
2. 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自然:全诗用词简洁,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对比手法:如“十五从军”与“八十始归”的时间对比,突出人生短暂与战争无情。
- 象征手法:如“松柏冢累累”象征死亡,“旅谷”“旅葵”象征荒芜与衰败。
3. 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老兵的孤独与无助,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离散的深切哀痛。
三、总结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诗,它不仅记录了一位老兵的悲惨遭遇,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其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项目 | 内容 |
诗歌类型 | 汉代乐府诗 |
主题 | 战争对家庭的破坏、人生无常 |
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对比鲜明、象征丰富 |
情感基调 | 悲凉、哀伤、沉痛 |
文学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人民心声 |
结语
《十五从军征》虽短小精悍,但寓意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不仅是对战争的反思,更是对人性与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