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外强中干”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原意是指外表强大,内里虚弱。如今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很强大,但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实力或内在支撑。
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个人,也常用于描述国家、企业、组织等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它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外强中干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拼音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释义 | 表面强大,内里空虚 |
用法 | 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表面强大但实质虚弱 |
近义词 | 色厉内荏、外柔内刚(反义) |
反义词 | 实力雄厚、内外兼修 |
二、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描述 | 是否符合“外强中干” |
国家经济 | 某国GDP数据亮眼,但债务高企、民生问题严重 | 是 |
企业宣传 | 某公司广告宣传声势浩大,但产品口碑差 | 是 |
个人形象 | 某人衣着光鲜,但能力不足、缺乏自信 | 是 |
政治人物 | 某领导人演讲气势十足,但政策缺乏实效 | 是 |
体育比赛 | 某队赛前叫嚣无敌,比赛中屡屡失误 | 是 |
三、使用建议
1. 避免盲目崇拜:面对强势的对手或强大的事物时,应理性判断其真实实力。
2. 注重内在提升: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加强自身建设,避免“外强中干”。
3. 警惕虚假宣传:在商业、政治等领域,需对表面现象保持警惕,深入调查真相。
四、结语
“外强中干”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不在于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在于内在的实力与积累。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