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章累牍的意思是什么】“连章累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或言论内容繁多、篇幅冗长。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学术或正式写作中仍有一定的表达意义。下面将从含义、出处、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
“连章累牍”出自古代文献,原意是指连续写成的篇章和文稿,后引申为文章或言辞过多、重复冗长。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内容缺乏重点、啰嗦重复的现象。
在实际使用中,“连章累牍”可用于描述书籍、报告、演讲等内容过于冗长、结构松散的情况。它强调的是“数量多”而非“质量高”,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连章累牍 |
拼音 | lián zhāng lěi dú |
出处 | 古代文献,常见于古籍中的书信或奏章等文体 |
含义 | 形容文章或言论内容繁多、篇幅冗长,多用于贬义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也可作宾语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连章 + 累牍) |
近义词 | 堆砌成篇、罗列堆砌、文辞冗长 |
反义词 | 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精炼扼要 |
使用注意 | 多用于批评内容过多、缺乏重点的文章或讲话,不宜用于正面评价 |
例句 | 他的报告连章累牍,让人难以抓住重点。 |
三、小结
“连章累牍”虽是较为传统的成语,但在现代语境中仍具有一定的表达价值。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或写作中更准确地把握语言的风格与语气。使用时应注意其褒贬色彩,合理搭配语境,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